gg
首页 > 热点 > 内容

“国家队”入场核聚变,新一轮能源革命要来了

时间:2025-07-25 01:28     来源:千龙网     阅读量:16370   

可控核聚变如果能够成熟应用,可以为人类提供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 可控核聚变国家队来了!

可控核聚变如果能够成熟应用,可以为人类提供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

可控核聚变国家队来了!

7月22日,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这意味着国家对可控核聚变产业发展加大支持。

可控核聚变产业被称为人类终极能源,可控核聚变在能源转型发展方面潜力巨大,而其产业发展的关键在规模化利用。

核聚变,是两个轻核在超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结合形成一个重核,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可控核聚变是指通过人为技术手段,在特定装置内实现对核聚变反应的发生和能量输出的持续控制。核心目标是模拟太阳的聚变机制,但以受控方式释放能量。

中国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已开始积极推动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发展。2024年全球的核聚变投资达7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4.5%。

世界各国在核聚变产业发展上各有特色,美国凭借Helion、TAE Technologies等企业,在私营领域占据先发优势,同时通过法案推动原型堆开发;中国以中核集团、新奥集团为代表,形成国家队+民营企业双轮驱动模式,在氢硼聚变、高温超导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领跑;欧盟通过ITER保持技术影响力。

中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发展也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1956年核聚变研究被列入《十二年科技规划》,标志着中国对可控核聚变技术探索的开始;到1984年,中国环流器一号研制成功,是中国首座托卡马克装置;2003年,中国加入ITER,开启全球技术协作;2006年,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首次成功放电,标志中国已经处于全球核聚变技术领先地位。

当前,国务院国资委已将核聚变纳入未来产业十大工程,2030年前计划投入超3000亿元。中国的核聚变产业正在由技术研发探索向产业化和商业化迈进。

产业化面临的挑战

当然,这一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

技术方面,等离子控制、装置材料更新、能量转换效率提高等是当前可控核聚变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

产业链方面,上游超导磁体、特种钢材、氘氚燃料等材料需求旺盛,但燃料开采产业目前产能仍较低;中游磁体系统、真空室、偏滤器等核心设备制造门槛高,部分企业通过参与ITER项目正在积累技术经验;下游仍处于探索阶段,找到稳定可行的下游发展方向将有助于核聚变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可控核聚变产业的发展当前仍面临着不少挑战,这些问题究其根本是规模化利用。目前制约因素主要是成本过高,项目建设需要巨大投资和维护成本,且缺少成熟有效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链支持。

降低整体成本是关键

未来可控核聚变产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从技术研发、产业链建设、商业模式探索等多个角度共同努力,降低可控核聚变项目的整体成本。

对中国而言,本次成立中国聚变能源公司再次说明了政府在发展可控核聚变产业方面的决心,未来或许可以从以下几点发力。

首先需继续推进技术进步,增加研发投入,注意将通过技术进步和商业化降低成本作为主要的研发方向,尽快将可控核聚变从实验室推向商业化应用。

其次是加强国际合作,同步推进上下游各环节产业链建设。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在核聚变产业方面各有优势,应当继续加强合作,在产业链各环节互相配合,尽快形成成熟稳定的全球可控核聚变产业链。

再者,要注重商业模式探索,尝试通过市场化手段寻找商业模式。通过合理有效的市场手段及政策支持,来降低核聚变应用成本,为核聚变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当然,还要继续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以国企带动民企,凝聚全社会力量。中国的国企具有对国家政策的强大执行力,应持续推出可控核聚变产业的相关扶持政策,推动国企开展该领域的相关项目,同时吸引全社会的资本与研发力量等共同助力这一产业的发展。

可控核聚变如果能够成熟应用,可以为人类提供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

可控核聚变国家队来了!

7月22日,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这意味着国家对可控核聚变产业发展加大支持。

可控核聚变产业被称为人类终极能源,可控核聚变在能源转型发展方面潜力巨大,而其产业发展的关键在规模化利用。

核聚变,是两个轻核在超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结合形成一个重核,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可控核聚变是指通过人为技术手段,在特定装置内实现对核聚变反应的发生和能量输出的持续控制。核心目标是模拟太阳的聚变机制,但以受控方式释放能量。

中国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已开始积极推动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发展。2024年全球的核聚变投资达7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4.5%。

世界各国在核聚变产业发展上各有特色,美国凭借Helion、TAE Technologies等企业,在私营领域占据先发优势,同时通过法案推动原型堆开发;中国以中核集团、新奥集团为代表,形成国家队+民营企业双轮驱动模式,在氢硼聚变、高温超导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领跑;欧盟通过ITER保持技术影响力。

中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发展也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1956年核聚变研究被列入《十二年科技规划》,标志着中国对可控核聚变技术探索的开始;到1984年,中国环流器一号研制成功,是中国首座托卡马克装置;2003年,中国加入ITER,开启全球技术协作;2006年,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首次成功放电,标志中国已经处于全球核聚变技术领先地位。

当前,国务院国资委已将核聚变纳入未来产业十大工程,2030年前计划投入超3000亿元。中国的核聚变产业正在由技术研发探索向产业化和商业化迈进。

产业化面临的挑战

当然,这一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

技术方面,等离子控制、装置材料更新、能量转换效率提高等是当前可控核聚变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

产业链方面,上游超导磁体、特种钢材、氘氚燃料等材料需求旺盛,但燃料开采产业目前产能仍较低;中游磁体系统、真空室、偏滤器等核心设备制造门槛高,部分企业通过参与ITER项目正在积累技术经验;下游仍处于探索阶段,找到稳定可行的下游发展方向将有助于核聚变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可控核聚变产业的发展当前仍面临着不少挑战,这些问题究其根本是规模化利用。目前制约因素主要是成本过高,项目建设需要巨大投资和维护成本,且缺少成熟有效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链支持。

降低整体成本是关键

未来可控核聚变产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从技术研发、产业链建设、商业模式探索等多个角度共同努力,降低可控核聚变项目的整体成本。

对中国而言,本次成立中国聚变能源公司再次说明了政府在发展可控核聚变产业方面的决心,未来或许可以从以下几点发力。

首先需继续推进技术进步,增加研发投入,注意将通过技术进步和商业化降低成本作为主要的研发方向,尽快将可控核聚变从实验室推向商业化应用。

其次是加强国际合作,同步推进上下游各环节产业链建设。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在核聚变产业方面各有优势,应当继续加强合作,在产业链各环节互相配合,尽快形成成熟稳定的全球可控核聚变产业链。

再者,要注重商业模式探索,尝试通过市场化手段寻找商业模式。通过合理有效的市场手段及政策支持,来降低核聚变应用成本,为核聚变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当然,还要继续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以国企带动民企,凝聚全社会力量。中国的国企具有对国家政策的强大执行力,应持续推出可控核聚变产业的相关扶持政策,推动国企开展该领域的相关项目,同时吸引全社会的资本与研发力量等共同助力这一产业的发展。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
当零跑C01搭上增程,还有竞争对手吗?
当零跑C01搭上增程,还

去年9月,有着“20万纯电车型天花板”之称的零跑C01正式上市。彼时,零跑汽车创

开创3/4刻度轻越野市场哈弗狗品类定义行业标杆
开创3/4刻度轻越野市场

9月25日,哈弗品牌联合网易和艾瑞咨询共同发布了《轻越野生活方式出行报告》,深入

旅租新爆款背后:新哈弗H5如何奠定未来企业市场发展大方向
旅租新爆款背后:新哈

随着本次中秋国庆超长叠加的“黄金周”逐渐临近,大众

极氪官宣致敬中国冠军亚运主场礼遇,首金选手将获极氪001冠军车
极氪官宣致敬中国冠军

9月22日,杭州亚运会倒计时1天。作为杭州亚运会官

热点
中国车谷举行汽车零部件招商大会汽车零部件与整车同等重要

中国车谷举行汽车零部件招商大会汽车零部件

9月25日,2023中国车谷汽车零部件招商大会在汉举行,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与中国车谷新能源整车

大众汽车集团“绿带行动”:在中国为中国

大众汽车集团“绿带行动”:在中国为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2033万公顷,53%的可治理

哈弗二代大狗PHEV105km潮电版售16.58万元

哈弗二代大狗PHEV105km潮电版售1

对于现代人来说,车辆的功能性已经成为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哈弗二代大狗PHEV105km潮电版能够满足

沃尔沃全球CEO骆文襟来华:意欲持续加码在华布局

沃尔沃全球CEO骆文襟来华:意欲持续加码

9月24日,沃尔沃汽车首席执行官骆文襟在其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称,“本周我们对中国进行了一次愉快的访问

山西汽车行业网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山西汽车行业网-未经本站允许,禁止镜像及复制本站。投诉及建议联系邮箱:linghunposhui@sina.com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山西汽车行业网 sx.qchnet.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7705号